首頁 > 衛教專區 > 癌症基因檢測 > 癌症篩檢.診斷.治療及預後之基因檢測
All-RAS基因突變分析
大腸癌在臺灣是男性第一大常見的癌症,在女性為第二大常 見之癌症。大腸直腸癌的病人約有百分之二十的比例是和遺傳、基因的因素有關,其餘約百分之八十的比例和生活習慣、低纖維高脂肪飲食、肥胖、運動等因素相關。目前在臺灣所使用的大腸癌篩檢方式,為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有效減少大腸鏡普篩的醫療花費並具有成本效益,也是目前世界各國常使用的大腸癌篩檢工具。
綜合分析研究發現,一等血親(父、母、兄弟姊妹、子女)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是無家族史民眾的2.25倍;若一等親罹癌年齡小於45歲則風險上升3.87倍,若一等親屬內有2人以上則罹患大腸癌風險上升4.25倍。
高風險族群的人和大腸直腸癌的遺傳基因有關,如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又稱遺傳性非息肉症Lynch syndrome、家族性多發性息肉症候群等,如果認為和遺傳因素有關的大腸直腸癌,也可以做基因檢測,如MMR(mismatch repair gene)基因、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基因、MUTYH(MutY human homologue)等基因篩檢。除了大腸癌篩檢,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患者也應 定期接受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胃癌及十二指腸癌之檢查。
分析方法
Real-time PCR,Roche KRAS Mutation Test v2 (LSR)與BRAF/NRAS Mutation Test (LSR),cobas z 480 analyzer
檢測標的
KRAS、NRAS
臨床意義
1.此檢驗項目將針對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FFPE)的腫瘤組織之DNA或病人血漿中RAS基因突變進行定性偵測及鑑別。
2.All RAS基因突變檢驗包含KRAS與NRAS,當RAS基因發生突變時,會影響臨床標把藥物的療效,因此在使用RAS標靶藥物時,應先檢測組織檢體中的RAS基因,協助醫生對於病人用藥策略與病人的治療方向。
3.無法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第四期病人: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晚期遠端轉移的病患,經評估不適合手術切除,則以化學及標靶藥物治療為主,建議可以檢測腫瘤基因RAS、BRAF等基因是否有突變,可以作為病人藥物使用及預後的參考,如果有RAS基因突變則表示不適合使用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的標靶藥物,如果有BRAF基因突變則表示病人的預後較差。
4.根據美國2015 ACG(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大腸癌篩檢指引,臨床診斷疑似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 又稱 Lynch syndrome) 之患者,建議20至25歲之間以大腸鏡開始進行篩檢,篩檢間隔建議至少兩年一次,也應轉介疑似案例接受遺傳諮詢及基因突變檢測。若經遺傳基因檢查確診為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突變基因帶原者,應考慮縮短篩檢間隔為每年一次大腸鏡檢查。
5.根據美國2015ACG大腸癌篩檢指引 臨床診斷疑似或經基因檢查確診為腺瘤性息肉症候群 (adenomatous polyposis syndrome)之患者,包括家族性大腸息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MUTYH- associated polyposis、Attenuated polyposis建議患者於進入青春期(10至12 歲)時即以大腸鏡進行篩檢,篩檢間隔為每年一次;疑似案例應轉介遺傳諮詢及基因突變檢測。
篩檢流程
1.與醫師或專業諮詢師溝通
2.填寫同意書
3.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 (FFPE)的腫瘤組織送檢
4.萃取全基因體DNA
5.針對特定基因進行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
6.結果分析
7.專業醫師簽核、報告發送
健康照護
◉ 綜合分析研究發現一等親具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民眾為罹患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目前世界各國大腸癌篩檢指引皆建議這類高風險族群應提前接受篩檢。除了大腸癌篩檢之外,腺瘤性息肉症候群之患者也應定期接受胃癌、近端小腸癌以及甲狀腺癌之檢查。
◉ 適度運動、使用Aspirin(阿斯匹靈)、使用一些抗發炎藥物、血中有較高濃度的維他命D、鈣離子、停經後婦女使用荷爾蒙治療等,都有文獻報告會減低大腸直癌的發生。
參考資料
- 大安聯合檢驗所:All-RAS基因突變分析
- 衛福部國健署:大腸癌篩檢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