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衛教專區 > 藥物基因檢測 > 病原體鑑定毒力及抗藥性基因檢測
C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在臺灣,一般成人 C型肝炎抗體陽性率估計約為 4-5%,C 型肝炎感染者約 40-70 萬人,過去調查顯示臺灣 C 型肝炎盛行率有區域差異,C 型肝炎個案多集中在中南部沿海地區、部份原住民社區與宜蘭、花蓮、台東等地。過去在臺灣的輸血後肝炎約 69%為C型肝炎,但自 81 年 7 月起,C 型肝炎抗體檢驗納入血液篩檢項目之一後,幾乎已無輸血後C型肝炎之發生。
病毒性C型肝炎,發病通常不明顯,急性感染後,約20-30%患者有臨床症狀,可能出現發燒、疲倦、厭食、隱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或黃疸等相關症狀等。疾病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致命的猛爆性肝炎。感染C型肝炎病毒後,約 70%-80%會演變成慢性肝炎。慢性 C 型肝炎患者,約 5-20%於20-30年間可能演變為肝硬化,約 1-5%死於慢性肝炎的併發症(肝硬化與肝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
分析方法
PCR,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DNA Sequencing(DNA定序分析),研究專案計劃或confirm test使用
常見偵測基因型
Type 1a、1b 、2a、2b、2ac、3a、4a、5a和6a基因型
Target genen
5`UTR
臨床意義
- C型肝炎病毒為 30 nm~50 nm 直徑大小、具脂質外套的 RNA 病毒,目前 有6種主要基因型和約 100 的次要基因亞型。基因型1的個案最多,約占全球個案的 46.2%,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東亞,基因型3的個案次之,約占 30.1%。基因型 2、4 與 6 約占 22.8%,而基因型 5 的個案最少。臺灣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 1b 居多,約占 50-70%,其次2a。北臺灣基因型 1b 約占 58-73%、基因型 2a 約占 7.4-16.5%;南臺灣基因型 1b 約占48-64.3%、基因型2a 約占 35-41%。
- C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含外套膜之單股RNA病毒,基因約由9500個核甘酸組成。在全世界,它已經被鑑定為輸血後的主要非A和非B的傳染病源。基於遺傳學的相似性,C型肝炎病毒被分類為6種主要基因型(Type 1~6)以及許多亞型。由於得知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可預測感染HCV病患對於干擾素/雷巴威林(Interferon/ribavirin)混合治療的反應,在啟動結合治療以前,建議作C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使病患能接受到最適當的治療。
- C型肝炎分型檢驗試劑套組使用RT-PCR的方法,使用基因型特異的螢光標幟之寡核苷酸探針來偵測1、2、3、4、5和6基因型,以及1a和1b亞型。在台灣主要是以1b型較常見。其中基因型1為毒性較強者,建議治療期間為一年,治癒率只有約30%。基因型2及3毒性較弱,建議治療期間為半年,可達到80%以上的治癒率。
- 傳染方式(Mode of transmission): C型肝炎病毒主要經由血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傳染。
- 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 2週~6個月,通常為6~9週。
- 可傳染期(Period of communicability): 從發病前 1 週至數週直到整個急性期及慢性帶原期皆具傳染性。
- 感受性及抵抗力(Susceptibility and resistance): 一般人皆可能感染,曾感染者即使已偵測不到病毒或已康復,若仍為 C 型肝炎高風險族群,疾病可能再發、再次感染或合併感染不同基因型別的 C 型肝炎病毒。
DNA Sequencing報告格式參考:Type 1b Sequence 定序結果: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疾病疃制署: https://www.cdc.gov.tw>File>Get PDF
大安聯合檢驗所: C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